——2016年4月12日在朔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朔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郝晓明
各位代表:
我受朔州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朔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两大任务”工作主题,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呈现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一)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01.1亿元,比上年下降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4.9亿元,比上年下降5.9%;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39.3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4.3亿元,比上年下降3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0.1亿元,比上年增长4.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00元,同比增长6.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16元,同比增长6.7%;海关进出口总额36488万元,比上年下降35.9%,其中出口额18984万元,增长13.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94.9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8万人;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氨氮排放量、烟尘(工业)排放量、粉尘(工业)排放量均完成了年度计划;造林合格面积完成22万亩;城镇化率达到53.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006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31人,比上年下降0.004人。在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十分复杂,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形势下,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
(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15年,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全市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力以赴抓好项目落地建设工作。全年实施省市重点工程427项,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86亿元,重点工程建设完成率112.4%,其中省重点工程建设完成率108.1%。全年项目签约完成率126.4%;项目落地完成率102.8%;项目开工完成率100.5%;项目投产完成率100%。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狠抓项目储备工作。目前,全市项目库已储备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涉及农林水、城建环保、服务业、交通、社会事业、旅游、煤气层、工业等9大类265个项目,总投资达1.06万亿元,是省考核任务的1.3倍,为全市投资稳定增长发挥了项目支撑作用。
(三)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草牧业试点建设进展顺利。朔城区、山阴县、应县定为粮改饲试点县,连续实施3年,每年每县扶持资金10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多年生牧草种植、天然草地改良和草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市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扶持种草示范点,带动全市完成种草35万亩,种植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加快转变。特色现代农业得到快速发展。重点实施“一村一品”专业村主导产业扶持项目110个,全市“一村一品”专业村总数达到537个,从业人数达到12万人;实施“一县一业”基地县产业发展项目14个,总投资640万元。全市奶牛存栏达18.31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585万只,40%的养殖园区完成现代化升级改造,规模健康养殖迈上新台阶。奶牛存栏、鲜奶产量、肉羊出栏量、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五项指标持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达180亿元,增长11.8%。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落实移民搬迁人数1411人,完工率达43%(按省级目标要求,当年完工率为40%),完成了年初省级计划任务。环境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88万元,投资完成率达88.1%。确定2015年省市县三级联创美丽宜居示范村14个,其中省级示范村8个。农村危房改造全部完成。省人居办下达的880万以奖促治资金全部下达到示范村和实施单位。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果。通过移民搬迁、产业扶贫、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等多种方式,全年减少贫困人口20046人。
(四)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4年的6.1︰54.1︰39.8演进为6.2︰45.1︰48.7。综合能源示范基地雏形初显。全国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基本成型,“亿吨级煤炭、千万千瓦级电力”基地初具规模,煤炭生产、洗选、外运量位居全省第一,低热值煤发电装机、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均居全省第一。2015年,全市原煤产量1.82亿吨,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188.1亿元,同比下降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3.8%;占第二产业的46.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9%。电力工业内部结构显著调整。2015年,全市并网发电厂达44家,总装机容量达到953.35万千瓦。其中,燃煤电厂4家,总装机规模39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0.9%,比去年下降4.9个百分点;低热值煤电厂6家,总装机规模267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8%,比去年下降5.9个百分点;风电厂22家,总装机规模253.95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6.6%,比去年提高7.6个百分点;太阳能光伏发电11家和生物质能发电厂1家,装机分别为40万千瓦和2.4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4%,比去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全年发电量267.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3%。电力行业实现增加值36.4亿元,同比下降11.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4.3%;占第二产业的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在建电厂17家,装机规模655.55万千瓦。其中,燃煤电厂1家,装机200万千瓦;低热值电厂4家,装机342万千瓦;风电厂9家,装机100.55万千瓦;光伏发电厂2家,装机10万千瓦;生物能发电厂1家,装机3万千瓦。取得“路条”的电厂14家,装机规模达92.4万千瓦。非煤非电产业平稳发展。陶瓷、医药、水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铁合金、电解铝等产业稳步发展,全年非煤非电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3亿元,同比下降17.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1.9%;占第二产业的7.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
(五)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坚持市直部门与县区结对子引进建设投资5亿元以上的转型项目,2015年新兴产业投资增幅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统筹推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的循环建设项目主要有晋能集团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与上海快刻公司合作共建40万吨喷涂石膏生产项目,总投资1.1亿元;晋能集团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干粉砂浆母料项目,总投资1.2亿元;山西瑞吉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7.5万吨粉煤灰激发剂项目,一期投资5600万元。工业固废年消化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综合利用率达到63%。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第三届亚洲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国际交流大会成功召开。同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设立企业技术研发创新项目专项资金,煤电污染控制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新增企业技术中心20多家,各类技术中心达到近8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与北京大学合作建设的固废研发中心已开发新产品近30个,80%以上属于国内首创,60%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六)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节能减排方面,全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35%;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全部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大气、水污染等防治方面。三家企业5台燃煤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淘汰65台燃煤小锅炉,淘汰黄标车1894辆,已淘汰营运黄标车623辆,已发放黄标车提前淘汰补助资金2100多万元。编制完成《朔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完成28个企业废水治理项目,项目完成率达82.35%,超过全国70%的平均水平。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261天。造林绿化方面,全年完成营造林22万亩,超省考核任务17万亩近30个百分点。全市营造林面积累计达到550.26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382.8万亩,森林蓄积量5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预估24%。在全省春秋两季集体督查中,我市被评为营造林成效良好市、林地保护管理成效良好市、森林防火成效良好市。生态治理修复方面,积极开展采煤沉陷区、采空区、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治理。认真落实省政府部署,完成投资63360万元,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
(七)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教育方面,新改扩建学校190所;8.2万寄宿学生喝上饮用奶, 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饮用奶工程全覆盖。社保方面,积极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我市被国家人社部列为全国首批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市、社保卡综合应用试点示范市、社保卡持卡人基础数据库建设试点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比省定目标4.2%低1.1%。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新开工13613套。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7.46亿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我市六县区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落实补偿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和新农合大病保险招标工作全部完成。公共文化服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得到加强。成功举办朔州市第二届全民运动会,体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八)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实施“设施提升、城市安居、城中村改造、环境提质”四大工程,完成投资154.39亿元。不断加大城市道路、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51公里、各类市政管网388公里,基本完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新建项目,完成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平鲁区、应县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492万平方米,市政公用设施水平得到提升。积极探索精细化城市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和竞争力。市本级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73.5%;创建省级保洁示范街4条、容貌示范街3条、星级公厕2座;完成山阴广武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专家评审。供热计量收费试点工作启动实施,收费面积约7000平方米。公路建设再上新台阶,在高速公路方面,西纵高速公路右玉至平鲁段,右玉县境内的桥隧控制性工程已开工。在干线公路方面,平万线虎头山隧道工程,省道虎山线右玉段路面改造工程,省道平朔线平鲁段路面改造工程,国道109线朔州境内平鲁段路面改造工程,国道208线朔州境内山阴段路面改造工程,均在积极推进。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完成县乡公路改造工程110公里,完成投资1.06亿元。旅游公路工程、村通水泥(油)路完善提质工程、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全部开工,开工率100%。
(九)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认真落实转型综改试验区2015年行动计划,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部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编制完成政府及各部门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稳步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创新地方金融发展机制。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山阴县农信社改制方案已获国家银监会批准。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润臻公司、特别特文化传播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中心挂牌。加强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银企对接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采取渐进放宽户口准入政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招商引资。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全年共举办参加11次双向招商推介、交流互动活动。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9个,总投资1693亿元。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与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部分城市政府、商协会、投资机构以及部分企业家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全年直接利用外资7261万美元。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发展处于近年来最困难的时期。煤炭市场持续低迷,工业企业效益大幅下滑,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经济结构不优、质量效益不高、“一煤独大”的现状没有改变,非煤产业还没有壮大起来。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村脱贫任务繁重。新型城镇化水平不高,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亟待提升。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民生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公共服务能力较弱,民生支出压力越来越大。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社会矛盾积累较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仍未破除,改革开放急需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刚刚起步,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我们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处于危机后的修复、转型、缓慢复苏阶段,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薄弱,美联储加息进程启动,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回落,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从国内看,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的加快实施,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逐步提升。从省内看,2015年,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全省经济总体实现稳步回升,发展势头向好。但是以传统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效益下滑,投资增长缺乏活力,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从我市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煤炭行业脱困任务十分艰巨;企业生产经营极度困难,产业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投资增长乏力,新项目、大项目支撑不足。在面对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经济发展的利好因素。一是随着国家、省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实施,为我市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我市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唯一的草牧业发展试验地级试点市,我省“十三五”规划在我市布局建设晋北煤电基地、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等,这些都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二是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我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优势和煤炭“十年黄金期”积累的雄厚煤资优势,有空间广阔的地域条件,尤其是大量的未利用盐碱地资源。三是我市建市时间短,历史包袱轻,城镇化、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都为我们提供了在新常态下参与竞争、加快发展的较强优势。四是机场、高铁等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为发展打造新亮点。
对此,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增强谋事而定、乘势而动的主动性,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努力把潜力释放出来,拓展经济发展新的更大空间。
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针,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总体思路,紧扣“两大任务”工作主题,精心实施“五大政策支柱”,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破解发展难题,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我市发展状况,提出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1、地区生产总值950亿元,增长6.5%左右;
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4.2%;
3、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0.5%;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8亿元,增长15%;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4亿元,增长6%;
6、海关进出口总额5927万美元,增长1%;
7、直接利用外资总额完成1687万美元;
8、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7%;
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75件;
10、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到1.06亿元;
11、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达到48.5%,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79.6%;
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280元,同比增长6.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20元,同比增长6.5%以上;
1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2%;
14、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万人;
15、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1万人;
16、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完成6000套;
17、人均预期寿命“十三五”累计增加1岁;
18、千人拥有病床数达到4.17张,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78人,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每10万人控制在20人以内;
19、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1张;
20、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实现新增0.95万亩;
2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完成省目标任务;
2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3.3%;
2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省目标任务;
2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完成省目标任务;
25、森林覆盖率达到24.8%;森林蓄积量达到530万立方米;
2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全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均完成省目标任务;
27、劣V类水体比例达到33.3%,下降16.7%;
2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0735万吨,下降1.5%;
(2)氨氮排放量0.3121万吨,下降0.14%;
(3)二氧化硫排放量7.6424万吨,下降2%;
(4)氮氧化物排放量5.6566万吨,下降3.3%;
(5)烟尘排放量3.0915万吨,下降0.34%;
(6)粉尘排放量0.318万吨,与上年持平,不增不降;
(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劣V类水体比例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等约束性指标都需要在省下达任务后进一步确定。)
29、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群众满意度达到省目标任务;
3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2人以下;
3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人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省对我市2016年考核目标尚未正式下达,届时低于省考核目标要求指标的年度目标、尤其是节能减排等约束性目标要以省考核目标为准。)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突出“两大任务”,保持经济健康发展。扎实推进“两大任务”,就是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就要大力建设全国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推动煤炭“六型”转变。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推进煤炭产业向市场主导型、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转变,努力走出具有朔州特色的“革命兴煤”路子。要大力延伸煤炭产业链。巩固煤电产业基础地位,持续建设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坚持输电为主、输煤输电并举,深度推进煤电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总装机规模655.55万千瓦的17个在建电厂的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建成运行,年内力争运营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积极协调并全力推进蒙西至天津南1000千伏、晋北到江苏800千伏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同时,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提高清洁能源比重。要抓住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这个机遇,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大企业大集团,争取规划获得及早批复。要巩固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成果,大力推进全国“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形成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煤矸石综合利用新材料、粉煤灰资源化开发利用、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四大产业体系,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机制、资源产业与环保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逐步下降,煤矸石发电装机比重、新能源装机比重、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走出全国煤电基地结构调整和工业固废高效利用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对接好省里七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全市非煤产业发展规划,争取省里把尽量多的项目布局在我市。要把争取省里的投资和项目作为重要任务,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和县区,落实到企业。突出抓好文化旅游产业。用好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扶持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培育投资主体,打造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发大广武边塞文化旅游区,进一步提升全景右玉、金沙滩、应县木塔等旅游景区品质。大力发展以煤机设备制造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从设备维修、配件加工,向技术集成、设备成套、生产自动化方向发展,使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陶瓷业兼并整合,壮大骨干企业,提高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知名品牌,增长市场竞争力。推动医药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晋北医药集群,增强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板块经济。加快理顺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体制机制,明确发展定位,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服务环境,引进更多企业,快速提升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固废工业园区要完善基础设施,支持北大研发中心产学研基地建设,建成名副其实的全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富甲工业园区要强化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的主导地位,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区。东露天循环经济园区、北坪工业园区、北周庄工业园区要以高端化、全循环、链条式发展为主攻方向,打造全省煤基循环产业示范园区。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要引导企业联合整合,加快产品提档升级。新型产业科技园区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发展新能源、高端陶瓷等产业。梁威工业园区要突出生态绿色,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促进消费和出口增长。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加快改善城乡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设施水平,增强消费服务能力。以全国第二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为抓手,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加强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元营供销物流园区和城区普国集团北国边塞大集项目。积极组织参加“山西品牌中华行”等专题促销活动,扩大我市名优特产品市场影响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争取开通淘宝朔州馆。强化外贸工作,努力扩大我市出口能力。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重点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怀仁县、应县加强“山西省日用陶瓷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建设,扩大陶瓷出口,加快扭转我市出口总量小的落后局面。
(二)突出投资拉动,提升项目建设成效。2016年全市经济要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必须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一要明确主攻方向,全力推动四个方面、八大领域投资。着力加强投资规模500多亿元的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城镇化和生态环保、民生改善四个方面,电力、现代煤化工、循环经济、新兴产业、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治理、公路、社会事业八大重点领域的投资。二要抓好重点工程,带动整体投资。重点抓好七里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同煤朔南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山阴昱光二期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供热工程、北京电子城朔城区电子科技园、平鲁至右玉高速公路、市一中高中部、朔州市大医院、朔州科技馆、固废工业园区、第四自来水厂、市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朔州机场、大原高铁朔州段及朔州站等“冬季行动”项目大起底中的重大项目。三要抓好产业投资,扩大非煤产业投资规模。要大规模、高强度上非煤产业投资项目,特别是在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日用陶瓷、食品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八大非煤产业领域。大幅度提高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必须开工、建设、投产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要进一步完善新兴产业投资促进机制,继续落实21个市直部门与县区结对子建设投资5亿元以上产业转型项目的要求,同时大上5亿元以下转型项目。在抓非煤产业投资上,要不论投资额度、不论国企民营、不论市内市外,形成全面开花的局面。四要强化工作措施,保障投资稳定增长。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一是领导亲自抓重点,“六位一体”统筹推进。要认真落实好领导包项目责任制、月调度月考核月排名等制度。二是大胆开放投资领域,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做实“朔州企业家投资在朔州”活动,把民营企业动员起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家把更多的资金投到转型项目上。大力推广ppp模式,抓紧开工已推出的7个面向民间投资的开放项目,尽快推出更多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项目名单。三是打开招商引资大门,大力吸引外来投资。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承接更多产业转移。创新招商方式,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集群化招商。强化跟踪对接服务,推动签约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建设,切实提高签约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四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做好资金保障。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政府性投资项目要率先推进。加强政银企对接,用好金融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力度,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五是狠抓项目开工和投产。着力抓好续建项目投产,确保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做好服务工作,促进企业投资到位。积极对接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计划,着力抓好朔州机场、大西高铁朔州段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创新土地制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六是强化投资考核,特别是要强化产业项目投资考核。要加强重点项目监督管理,对项目进度、投资状况、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情况及时组织检查。
(三)突出转型发展,全面做好“三农”工作。以草牧业试验试点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着力加快农业转型发展步伐,走出一条立草为业、以畜定草、种养结合、以牧富民的特色农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重点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着力建设玉米、马铃薯、小杂粮、蔬菜、胡麻、饲草“六大种植基地”,大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杂粮产业振兴工程、畜牧产业翻番工程、设施农业建设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中药材产业崛起工程、酿造业提升工程等“七大产业翻番工程”;加快以设施农业为主的城郊型高效农业发展,切实增强“菜篮子”产品的有效供给,快速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大力发展现代草牧业。大力实施“双百双十”工程,即:100万亩粮改草工程,100万亩天然草场的改良工程,10万亩盐碱地牧草种植工程,10万亩山坡人工混播草场工程;种植青贮玉米35万亩、燕麦草15万亩、苜蓿草2万亩,改造升级20个奶牛牧场、30个肉羊园区,实现奶牛存栏18.5万头、肉羊饲养量600万只的目标。开好全国草牧业发展朔州现场会,每个县区打造2-3个精品工程、示范项目。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力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继续围绕乳品、畜产品、玉米、马铃薯、小杂粮、蔬菜、胡麻、甜菜、饲料饲草、沙棘“十大优势产业”,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非农企业转型发展,重点扶持进入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的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产业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2016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四是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逐步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加快推进农业基层体系改革,加快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的朔州生态畜牧经济研究院,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加快科技转化应用步伐。五是创新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业态。依据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开发民俗休闲项目,融入全市旅游文化市场。延长产业链条,“种养加游”相结合,搞好农业观光体验游。鼓励发展乡村电商,通过“互联网+”平台,把我们的优质农产品销售出去。六是大胆探索创新,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上有新突破。加快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加快朔城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四)突出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要求,以“五城联创”为抓手,深入推进中心城市、大县城、小集镇、新农村“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特色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彰显自然生态精致宜居现代化城市魅力的塞上明珠。一要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要根据全省城镇化总体布局,按照建设晋北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坚持规划引领、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建管并重、绿色低碳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先进、宜居宜业的城市宜居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二要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大县城、小集镇、新农村建设。坚持“五规合一”,做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国土规划、产业规划、环保规划相互衔接,实现规划对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与布局,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出台《朔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和《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意见》。三要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完善交通体系。继续积极推动朔州机场和大西高铁朔州设站项目,开工建设西纵高速公路右玉至平鲁段,推进环城高速东北环前期准备工作。启动开工建设大北叉—平鲁界、乌龙洞-明海湖、龙首山景区三条旅游公路,推进雁门关—阳方口公路改建工程,按计划开展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工程、危桥改造和公路安防工程,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实施县道1374公里、乡道4139公里、村道3410公里,共8923公里的农村公路养护和中小修工程。积极推进完成公交调度中心工程建设,中心区开通新的公交线路,运行线路达到16条,运营车辆达到240标台,线路总长度达到233公里。四要继续扎实推进“五城联创”。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86%。争取省级双拥模范城市获得命名,启动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统筹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好基础。五要积极实施大县城战略。探索以大县城为基础的就地城镇化模式。朔城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服务功能,增强集聚力,发挥好龙头作用;平鲁区要推进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山阴县要加快改变县城面貌;怀仁县要实现撤县设市;应县要依托木塔,建设旅游文化名城;右玉县要发挥生态优势,打造北方避暑胜地。六要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做好采煤沉陷区治理和农村电网改造等工程。
(五)突出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推进生态建设。要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发展的全省生态市目标,坚持植绿与兴水同步、开发与保护同步、治污与节能同步,继续抓好以京津风沙源治理、桑干河上游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蓝天碧水”、矿山生态恢复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城乡生态化项目攻坚战略,加快推进植树造林、水源工程、环境治理等工程建设,努力建设美丽朔州。一要狠抓造林绿化。全面落实省政府“三加三不减”工作举措,造林绿化的领导力度只加大不减小,资金支持只增加不减少,目标考核只加强不减弱。全年完成营造林16万亩,新建和完善通道绿化1000公里,村庄绿化100个,义务植树200万株,新育苗1.5万亩;多措并举保护森林资源,确保森林火灾受灾率控制在0.3‰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重点实施好“六大工程”:一是朔城区西山环城绿化九期工程;二是平鲁区龙雨山荒山造林工程;三是山阴县西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四是怀仁县南家堡园林绿化工程;五是应县龙首山东麓造林绿化工程;六是右玉县大南山荒山造林工程。二要狠抓水生态建设。大力推进恢河综合治理、太平湖综合治理、平鲁区大梁湿地公园、山阴县桑干河湿地公园、怀仁县鹅毛河湿地公园、应县塔北水系综合治理、右玉县海子湾水库下游整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段治理、分步实施,结合七里河市区段综合治理,启动七里河上游治理。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要狠抓生态治理修复。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采煤沉陷区、采空区、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治理,防治地质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强力推进治污减排。狠抓减排治污,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开展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推进火电企业超洁净排放改造工作,加快淘汰黄标车、老旧车,抓好农业源减排工作,有效控制扬尘污染。推广集中供热,减少燃煤锅炉。强力推进节能降耗。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加强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重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实施重点节能示范项目,全面开展能效达标活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做好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工作。强化节能目标管理,逐步建立企业能耗在线监测体系,严格控制能源消耗。
(六)突出共享发展,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着眼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要推动教育全面均衡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三年行动计划和我省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推进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建设工作,建设市县两级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加强市区中小学建设,缓解班容量大、师资不平衡的问题。继续实施好学生饮用奶工程。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特殊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提升朔州师专和朔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二要提升卫生计生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朔州市大医院建设。推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做好计划生育和放开二胎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三要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公共文化建设新格局,加快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落实支持文化建设财税政策,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丰富服务内容手段,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推进科技研发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四要完善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双创活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继续做好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继续实施政府购买基层公务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建设。抓好就业培训,做好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五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和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实施社会救助提质工程,加强低保、五保、孤儿等困难群体保障工作。设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社会救助基金。实施社会化养老示范工程,加强养老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六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基层社区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的社区社会组织。深化“法治朔州”、“平安朔州”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信访工作和矛盾调处机制。
(七)突出开放发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认真实施2016年“2245”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十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一是化解煤炭产能过剩。用市场化手段,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加大过剩产能化解力度。对长期停建缓建、未开工、资源枯竭、安全开采条件差的煤矿,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依法淘汰。对采用国家禁止的采煤方法、工艺且无法实施技术改造或安全生产不合格的煤矿,坚决关闭。停止申请新建煤矿、新增产能技术改造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增项目。二是房地产去库存。探索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培育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住房租赁市场,大力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鼓励农民工、农民进城买房。积极引导企业实施精准促销,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库存商品房改造成为商务公寓、养老用房、旅游地产等,合理调节土地投放和开发项目建设进度,合理安排已出让未开发房地产用地的转型利用,落实税收、信贷政策,大力支持住房消费,促进商品房去库存。三是降低企业成本。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继续落实好省政府“减负60条”和“工业19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积极争取更多的电力直接交易指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整合各类财政扶持资金,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四是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煤炭规划科学管理体系,加快建立矿区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煤炭生产开发规划之间有机衔接、协调配合的管理新模式。健全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现代化、专业化煤炭物流企业。深入推进煤电一体化改革。五是完善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家特别是家族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私营独资企业转变为公司制企业。推进民营企业通过相互参股、职工持股、引进外资、出让产权、资本运作和挂牌上市等形式实现产权多元化,规范混合所有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平等保护民营股东合法权益。六是构建科技创新驱动新机制。加强以煤为基低碳科技攻关。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协同互动机制和关键技术重大项目联合攻关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规范研发费用管理和使用。七是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金融招商,完成华夏银行朔州分行开业。推进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提升普惠金融水平。强化中小企业续贷周转保障,切实缓解企业续贷周转难、周转贵问题。建立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服务机制,推动银企信息互通。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八是深入推进国家粮改饲和草牧业试验试点市建设。发挥好国家和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优势,积极探索“立草为业、以草促牧、草畜结合、以牧富民”的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新模式,推动全市生态草牧业健康发展。全面实施“双百双十”工程。九是创新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机制。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进程,建设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创新相关服务机制。统筹推进重点商贸项目建设,谋划建设一批大型商贸流通项目,培育发展骨干现代物流企业,为物流业发展搭建平台,引导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发挥规模和集聚效应。十是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制定并实施朔州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政事分开、管干分离、事企分开、主副剥离的管理体制,优化组织结构。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业体制机制,加强森林培育,强化资源保护。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坚强领导和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市人大六届二次会议各项部署,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为完成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主办单位:朔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朔州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晋ICP备07500137号
晋公网安备 14060202000030
号 网站标识码 1406000020